一、軟件測試和硬件測試的區(qū)別
1、測試工具不同
軟件測試:相對來說,都是使用軟件進行,比如抓包工具Fiddler、壓力測試工具Jmeter、接口測試工具PostMan等。硬件測試:更多的是使用硬件進行,比如各種測量儀表、示波器等。2、測試方法不同
軟件測試:軟件測試主要是控制軟件的輸入,從而達到不同的測試結果,通過輸入輸出的差異來比較測試是否準確。硬件測試:硬件測試主要針對硬件本身,如檢查是否有缺陷,測試是否具有穩(wěn)定性、安全性和可操作性。3、測試目的不同
軟件測試:主要是保證軟件流程的正確性,以及正確的應用邏輯關系。硬件測試:主要是保障硬件的可靠性,以及硬件和硬件的聯(lián)接關系的正確性與準確性。4、測試手段不同
軟件測試:主要是通過對軟件的輸入進行控制,從而達到不同的測試結果,通過輸入輸出的差異比較測試是否正確和準確。硬件測試:主要是針對硬件本身以及環(huán)境的測試,比如老化測試、壽命測試、故障率測試等。5、測試結果的穩(wěn)定性不同
軟件測試:輸入相同的話,如果沒有引入隨機數(shù)據(jù),則其輸出結果是相同的。硬件測試:可能在相同的條件下(如相同的溫度),出現(xiàn)不同的測試結果。二、硬件測試
硬件測試就是對項目開發(fā)過程的產品硬件(結構、PCBA、關鍵部件等)進行差錯檢查,保證其質量的一種過程活動。硬件測試只是硬件產品質量控制的方式之一,質量管理包括一個質量目標ppm+三部曲(質量策劃-質量控制-質量改進)。
主要內容:
1、硬件分析,即對硬件類產品進行分析,排查隱患。如:檢查儀器的選用和使用是否正確;電源電壓的等級和極性是否符合要求;極性元件引腳是否連接正確,有無接錯、漏接和互碰等情況;通電觀察元器件有無發(fā)燙、冒煙,變壓器有無焦味等。
2、硬件選型,對具體的器件和硬件進行選型,尋找優(yōu)異解決方案;
3、協(xié)助產品經理聯(lián)系及對接廠家;
4、建立公司硬件品質管理標準;
5、建立公司硬件產品功能性測試流程;
6、對供應商測試流程進行驗收和管理。
三、軟件測試
軟件測試(英語:Software Testing),描述一種用來促進鑒定軟件的正確性、完整性、安全性和質量的過程。換句話說,軟件測試是一種實際輸出與預期輸出之間的審核或者比較過程。軟件測試的經典定義是:在規(guī)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,以發(fā)現(xiàn)程序錯誤,衡量軟件質量,并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。
對計算機軟件進行測試前,首先需遵循軟件測試原則,即不完全原則的遵守。不完全原則即為若測試不完全、測試過程中涉及免疫性原則的部分較多,可對軟件測試起到一定幫助。因軟件測試因此類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性,測試人員能夠完成的測試內容與其免疫性成正比,若想使軟件測試更為流暢、測試效果更為有效,首先需遵循此類原則,將此類原則貫穿整個開發(fā)流程,不斷進行測試,而并非一次性全程測試。
延伸閱讀1:軟件測試的行業(yè)標準
軟件測試已有了行業(yè)標準(IEEE/ANSI ),1983年IEEE提出的軟件工程術語中給軟件測試下的定義是:“使用人工或自動的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軟件系統(tǒng)的過程,其目的在于檢驗它是否滿足規(guī)定的需求或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”。這個定義明確指出:軟件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軟件系統(tǒng)是否滿足需求。它再也不是一個一次性的,而且只是開發(fā)后期的活動,而是與整個開發(fā)流程融合成一體。軟件測試已成為一個專業(yè),需要運用專門的方法和手段,需要專門人才和專家來承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