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ip地址?在TCP/IP網絡上,每個主機都有唯一的地址,它是通過IP協(xié)議來實現(xiàn)的。IP協(xié)議要求主機每次與網絡連接時,必須為連接分配一個唯一的IP地址。此IP地址不僅可以用來識別主機,而且隱含識別此主機所屬的網絡。
目前,如果使用的是32位的IPv4地址(它由兩部分組成,即網絡號和主機號),則尋址時路由器會先按照IP地址中的網絡號把網絡找到;當找到目的網絡后,再按照IP地址中的主機號找到主機。
IP 地址常采用點分十進制記法,即每8位用一個十進制數(shù)表示,中間用“.”分隔,如118.100.2.1。
Internet的IP地址分為5大類,即A~E類。具體分類規(guī)則如表1所示。
表1 IP地址分類
A類、B類和C類地址的網絡號分別為1、2、3個字節(jié)長度,在網絡號的最左邊用1~3bit表示類別,其數(shù)值分別規(guī)定為0(A類)、10(B類)、110(C類)、1110(D類)和11110 (E類)。
A類、B類和C類地址的主機號分別為3、2、1個字節(jié)長度。
當某單位向國際因特網絡信息中心(InterNIC)申請IP地址時,實際上便獲得了一個網絡號。具體的各個主機號則將按網絡規(guī)模的大小進行再分配,只要保證在單位管轄的范圍內無重復的主機號即可。
如向 InterNIC 組織申請到一個 IP 為202.12.16的地址,通常用202.12.16.0表示這個C類的網絡號,則本地主機的IP地址為202.12.16.1至202.12.16.254。
IP地址的尋址規(guī)則為:網絡地址必須唯一,主機標識在同一網絡內必須唯一。